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电 话:020-123456789
网址:sales-training-london.com
邮 箱:admin@aa.com
五一小长假,郁南来云浮市郁南县看看!份美
郁南县地处西江中游南岸、食攻收好两广交通走廊,略请乐郁是南①有着两千多年文明的古邑,是假期南江文化主要发源地,也是逛吃丨玩一个以美景丰物闻名的生态之都。
谷雨后的郁南郁南,别有一番韵味。份美
走进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,食攻收好树木郁郁葱葱,略请乐郁枝繁叶茂,南①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假期大氧吧。西江蜿蜒曲折穿过这片土地,波光粼粼,绘就一条绿美画廊。
广东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。(郁南好风光摄影大赛获奖作品)
步入乡间,郁南天马山的枇杷正值成熟上市时节,桂圩镇的肉桂采收正忙,无核黄皮虽刚开始坐果,郁南街头已飘出黄皮菜香,洋溢丰收的期待……
枇杷清甜润肺
每年四至五月,郁南枇杷陆续成熟上市。此时走进郁南,一片片枇杷林郁郁葱葱,金黄色、沉甸甸的枇杷点缀其中,压弯了枝头,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。
枇杷的水分高达89%,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“枇杷能润五脏,滋心肺”。立夏将至,色如黄金、味道清甜的枇杷最能缓解夏日的燥热与季节更替的喉咙不适。
郁南县建城镇天马山一带盛产枇杷。此处山峦叠翠,景色秀美,在这片海拔300米的山地,枇杷长得格外好。充足的日照和昼夜温差,让枇杷积累了满满的糖分,每颗都金黄饱满,甜得恰到好处,汁多肉厚,口感极佳。十多年前,建城镇天马山白天村的村民开始规模化种植枇杷。现今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枇杷树,结的果子又大又甜,品质优良,很受市场欢迎。
目前,建城镇枇杷的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,亩产2500公斤,预计今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。
肉桂浑身是宝
“香新荣玉桂,色健茂金萱。”玉桂又名肉桂,取材自肉桂树的干燥外皮,其气香浓烈,味甜辣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“桂”是“百药之长”,有散寒止痛、引火归原、活血通经等功效。
若在五月走进郁南县桂圩镇,将会看到村民们忙着采收肉桂的场景:砍桂树、剥桂皮、扎桂皮,所到之处皆是肉桂浓郁的香气。
郁南桂圩镇,因“桂”成圩。这里肉桂种植历史悠久、加工基础较好,自古以来就是两广肉桂贸易和出口的集散地。全镇共有肉桂种植户8000多户,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,年开采桂皮7000多吨,桂枝、桂片近4万吨,肉桂产业年总产值近2.6亿元。
肉桂全身都是宝,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、药材。郁南肉桂具有肉厚、含油量高等特点,桂皮可作药用、香料,桂枝、桂叶可作药用,桂叶可提炼成肉桂油,在香料和医药方面用途广泛。
做菜调味的桂皮、养生保健的桂油、香气四溢的肉桂茶……五一假期来郁南,别忘记将郁南肉桂这一抹温醇的香气打包带走。
黄皮烹饪佳肴
走进郁南的大街小巷,特色的名菜名点、佳肴珍馐在等待着每一位食客。这里,美食文化丰富多彩,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风味。
其中,郁南连滩的酿豆腐堪称一绝。它以嫩、滑、白、可口而闻名遐迩,驰名两广地区。优质的原料和考究的制作工艺,使得连滩酿豆腐在郁南众多美食中脱颖而出,稳居郁南必吃美食榜首。
郁南连滩酿豆腐。
作为中国无核黄皮之乡,郁南以其独特的黄皮风味美食而名扬四海。尽管五月黄皮果尚未成熟,但郁南的厨师们却巧妙地将其融入特色菜肴中,让食客提前领略到黄皮的美妙滋味。
黄皮排骨。
郁南黄皮骨,便是其中的代表。这道菜选用腌制一年的郁南黄皮,与土猪排骨完美融合。经过精心烹制,黄皮散发出浓郁的香气,与猪骨的嫩滑口感相得益彰。每一口都能品尝到郁南黄皮的独特风味,让人回味无穷。
黄皮鸭。
郁南黄皮鸭同样令人称赞。这道菜选用散养“走地鸭”,其肉质尤为紧实且皮下脂肪适中,烹调出来的鸭肉肉香四溢。当这样的田鸭与秘制的郁南无核黄皮酱料相结合,黄皮的微酸与鸭肉的醇香相互交织,不仅解腻更为菜品增添了一层别致的果香风味。
连滩印糍。
在郁南连滩镇,印糍不仅是节日的必备小食,更是当地人心中的吉祥、美满、团圆的象征。印糍由糯米粉、清水、花生、芝麻和糖精心制作而成,蒸制时,印糍被放置在蕉叶之上,随着蒸汽的升腾,满屋都弥漫着淡淡的甜香。出炉后的印糍,色泽诱人,口感香甜软糯。
郁南灰水粽也是一道不可错过的特色小吃。灰水粽又叫枧水粽,是以枧水浸泡过的糯米为主要原料,蒸煮后口感柔韧,既有糯米的粘滑,又有独特的枧水香,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蘸白糖,都别具风味。
灰水粽。
郁南人的饮食哲学,正是广东饮食文化的缩影。他们追求食材的新鲜和天然,讲究五味调和、顺应时节。五一就来郁南,在街头巷尾的每一口菜肴中,感受这座小城的独特魅力。
4月30日晚,“奋进百千万 共建新郁南”郁南无核黄皮之夜星空音乐会将在西江水文化公园激情开唱。届时,郁南县干群、流行乐队将唱响西江画廊,黄皮主题创意市集、美食夜市、互动游戏等你来打卡,敬请期待!
相关阅读:
【撰文】任峻男 覃敏
【图片】综合自云浮发布、云浮融媒、云浮日报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